Post by lam on Jan 8, 2016 7:28:47 GMT
馬來西亞佛光山簡介
佛光山開山大師 星雲大師於一九六三年,隨同「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」初次來到馬來西亞。師父上人有感于當時的台灣佛教界向新馬一帶的信眾化緣過于頻繁,因此發願,將來踏足馬來西亞時,不是來「拿」,而是要來「給」此邦的民眾。
二十年後,師父上人再次踏上馬來西亞的土地,就是為了實現年「給」的心願。此後,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積極推動人間佛教的工作,至今不斷。如今,佛光山做為馬來西亞國內主要的佛教團體之一,落實本土化,推動佛教人間化,最初的因緣,可說是師父上人的願心埋下的種子。
秉持著師父上人「給」的精神,馬來西亞佛光山以完善的硬體及軟體設備,廣設方便,通過文化、藝術、慈善、共修等管道,將民眾接引至佛門。以佛光山的宗風理念、人間菩薩的行願,加上佛光山完整的組織、集體的創作,不只是弘法利生,同時也為本國新世紀的佛教發展寫下新頁。
正如同師父上人曾說:馬來西亞人的教性很強,有極高的宗教情操。從2000年喊出「佛教靠我」的口號之後,馬來西亞雖非佛教主流國,但佛光人卻能不斷地進行深延性思考:我們能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什麼貢獻?雖不是前導先驅,馬來西亞佛光人在佛教的事業發展,樂意為馬前先鋒,在開拓、發展和奉獻中完成自己的價值。
追溯其原因,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、混合文化造就了民眾的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,對前瞻性發展及新世紀的改變有更細緻的體會及感受。因此,馬來西亞佛光能與師父上人提出「佛光普照三千界、法水長流五大洲」理念相應,以無比的熱誠來擁抱人間佛教的事業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文化工作綻放了許多繽紛的花朵。從春節平安燈會、人間音緣歌曲的推廣、佛光出版社的全面發展、佛光緣美術館的高水平展覽,在此世界文化薈萃之地,匯聚多元文化、多元信仰、多元民族的資源,使得人間佛教展現了極其豐富、精彩的一頁。文化無遠弗屆的力量,讓更多的人認識佛教、佛光山,並接受佛法的滋潤于無形。
在教育事業方面,無論是出世、入世教育,從東禪佛教學院、松鶴書苑、佛光之家、愛我青年佛學生活營、佛光童子軍、幼教中心、週日兒童佛學班等機制、活動的推行,極力設計健全的教育體制,為不同階層、不同年齡的信眾營造終身學習的環境。在教學資源欠缺的況之下,馬來西亞佛光山以嚴謹的策劃、堅韌不拔的毅力,使得馬來西亞佛光山成為常住在海外重要的教育中心。師父上人贊許馬來西亞是「人材的倉庫」,馬來西亞佛光山肩負使命,在教育大業上期許能有更多樹建。
在慈善事業方面,一向沒有嚴重天災的馬來西亞,分別在2004年經歷了南洋大海嘯及南部大水災。在常住的號召之下,佛光人傾巢而出,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救災工作。佛光人行動統合、迅速,救災不畏艱險,前線和後方資源完美配合,讓災黎在苦難之中感受到佛光人傳過來一波又一波的暖流。救災的成功,使得許多過去誤解者對佛教改觀,也使得佛光山在教界和社會上備受讚譽。此外,各個道場、分會常年的捐血、環保、訪貧運動,已經成功豎立佛光山「慈悲無障礙」的形象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各個道場定期的共修、法會、修持活動,已經成為廣大佛教徒不可或缺、引頸期盼的活動。從短期出家戒會、在家戒會、禪七,一直到每週例行的共修,佛光山的修持活動解行並重,活動進行莊嚴、有序,殿堂整潔、明亮,僧俗二眾威儀無缺,加以梵唄悠揚,為不計其數的民眾找到心靈的皈依處。來到佛光山,就仿如來到極樂世界,觀國土嚴淨,聽花鳥說法,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秉持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定下的四大宗旨,全國21個道場長年推動人間佛教,弘揚佛法,積極推展各類活動,把正信佛教理念傳播社會每個角落,淨化人心。在世界佛教復興的大藍圖中,馬來西亞佛光山願高吭弘法者之歌,為全球佛光山不朽的事業,做一根最堅實的釘子!
佛光山開山大師 星雲大師於一九六三年,隨同「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」初次來到馬來西亞。師父上人有感于當時的台灣佛教界向新馬一帶的信眾化緣過于頻繁,因此發願,將來踏足馬來西亞時,不是來「拿」,而是要來「給」此邦的民眾。
二十年後,師父上人再次踏上馬來西亞的土地,就是為了實現年「給」的心願。此後,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積極推動人間佛教的工作,至今不斷。如今,佛光山做為馬來西亞國內主要的佛教團體之一,落實本土化,推動佛教人間化,最初的因緣,可說是師父上人的願心埋下的種子。
秉持著師父上人「給」的精神,馬來西亞佛光山以完善的硬體及軟體設備,廣設方便,通過文化、藝術、慈善、共修等管道,將民眾接引至佛門。以佛光山的宗風理念、人間菩薩的行願,加上佛光山完整的組織、集體的創作,不只是弘法利生,同時也為本國新世紀的佛教發展寫下新頁。
正如同師父上人曾說:馬來西亞人的教性很強,有極高的宗教情操。從2000年喊出「佛教靠我」的口號之後,馬來西亞雖非佛教主流國,但佛光人卻能不斷地進行深延性思考:我們能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什麼貢獻?雖不是前導先驅,馬來西亞佛光人在佛教的事業發展,樂意為馬前先鋒,在開拓、發展和奉獻中完成自己的價值。
追溯其原因,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、混合文化造就了民眾的廣闊胸懷及文化融合力,對前瞻性發展及新世紀的改變有更細緻的體會及感受。因此,馬來西亞佛光能與師父上人提出「佛光普照三千界、法水長流五大洲」理念相應,以無比的熱誠來擁抱人間佛教的事業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的文化工作綻放了許多繽紛的花朵。從春節平安燈會、人間音緣歌曲的推廣、佛光出版社的全面發展、佛光緣美術館的高水平展覽,在此世界文化薈萃之地,匯聚多元文化、多元信仰、多元民族的資源,使得人間佛教展現了極其豐富、精彩的一頁。文化無遠弗屆的力量,讓更多的人認識佛教、佛光山,並接受佛法的滋潤于無形。
在教育事業方面,無論是出世、入世教育,從東禪佛教學院、松鶴書苑、佛光之家、愛我青年佛學生活營、佛光童子軍、幼教中心、週日兒童佛學班等機制、活動的推行,極力設計健全的教育體制,為不同階層、不同年齡的信眾營造終身學習的環境。在教學資源欠缺的況之下,馬來西亞佛光山以嚴謹的策劃、堅韌不拔的毅力,使得馬來西亞佛光山成為常住在海外重要的教育中心。師父上人贊許馬來西亞是「人材的倉庫」,馬來西亞佛光山肩負使命,在教育大業上期許能有更多樹建。
在慈善事業方面,一向沒有嚴重天災的馬來西亞,分別在2004年經歷了南洋大海嘯及南部大水災。在常住的號召之下,佛光人傾巢而出,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救災工作。佛光人行動統合、迅速,救災不畏艱險,前線和後方資源完美配合,讓災黎在苦難之中感受到佛光人傳過來一波又一波的暖流。救災的成功,使得許多過去誤解者對佛教改觀,也使得佛光山在教界和社會上備受讚譽。此外,各個道場、分會常年的捐血、環保、訪貧運動,已經成功豎立佛光山「慈悲無障礙」的形象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各個道場定期的共修、法會、修持活動,已經成為廣大佛教徒不可或缺、引頸期盼的活動。從短期出家戒會、在家戒會、禪七,一直到每週例行的共修,佛光山的修持活動解行並重,活動進行莊嚴、有序,殿堂整潔、明亮,僧俗二眾威儀無缺,加以梵唄悠揚,為不計其數的民眾找到心靈的皈依處。來到佛光山,就仿如來到極樂世界,觀國土嚴淨,聽花鳥說法,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。
馬來西亞佛光山秉持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定下的四大宗旨,全國21個道場長年推動人間佛教,弘揚佛法,積極推展各類活動,把正信佛教理念傳播社會每個角落,淨化人心。在世界佛教復興的大藍圖中,馬來西亞佛光山願高吭弘法者之歌,為全球佛光山不朽的事業,做一根最堅實的釘子!